柴云振家风故事

73
发表时间:2024-11-20 15:47

柴云振,四川岳池人,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志愿军特等功臣,荣获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被朝鲜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被称为“活着的黄继光”,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原型之一2021629日,中共中央授予柴云振七一勋章

就是这样一名为国九死一生的战斗英雄,从朝鲜战场伤残复员后选择隐姓埋名回乡务农,期间提及自己的功绩,曾做过乡长、公社副书记、大队书记、生产队长,默默奉献在基层柴云振80岁生日时,他主持召开家庭会议,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并对家庭成员提出要求,努力做到:勤耕耘、俭为本,守规矩、敢担当,重奉献、淡名利,着戎装、报家国,大家谨守至今

勤耕耘,俭为本

柴云振返乡后,先后学会了木匠、石匠等手艺,其他农活样样在行,就是干体力活也从未“虚”过年轻人。在带领大队工人参与全县修建会仙桥水库时,他规定每人每天挑土石方两方,还要检查布置安排其他工作,自己也坚持完成了每天两方土石方的工作量。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带领本大队的基建队,改田改土,荒山造地,将一个15亩的荒山改造成土地,至今还在出产粮食。他将本大队的喷灌池建齐后,义务为临近的夹家坪村修建的喷灌池至今仍在使用。

一次,柴云振因为重感冒卧病在床,担心生产队的主要劳力外出参加学习后,发芽的谷种没有人撒进秧田会造成严重损失。等妻子刘传琼离家后,他悄悄叫上两个党员,抱病在田里撒谷种。急得刘传琼到处找他,找到秧田时,刘传琼大喊一声,惊得柴云振差一点摔进秧田里。

在岳池大佛乡的务农生活是清苦的,复原后的几十年里柴云振一直住在破烂的老房子了,老伴刘传琼结婚后三十多年里就只穿过两件棉衣,柴云振自己更是一件衣服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满是补丁、洗到掉色仍然穿在身上,一套解放装从退役时穿回家,此后十多年一直十分爱惜的穿在身上。

1985年,柴云振应邀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访朝回来后,国家花钱买的呢子大衣再也舍不得穿。每年夏天,都叫刘传琼拿出来晒一晒,他说,等到今后有大的活动时,免得国家再花钱。柴云振的长子柴兵荣说,他们家至今保持着在餐馆就餐时将剩余的菜打包回家的习惯,因为柴云振说吃不完的饭菜扔了太可惜了。

柴云振在县城搬家三次,有一把上世纪80年代初期亲手做的木椅子,一直不舍得丢。有一次搬家,搬运工人觉得木椅子有些烂,就当垃圾扔了,柴云振知道后,骂着柴兵荣去找了回来。柴云振去世已经4年多,家里的人依然舍不得丢掉,这把椅子还摆放在家里。

守规矩,敢担当

柴云振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严格遵守各项规定,是出了名的“铁公鸡”。1979年冬天,大女儿柴昌英改建房屋时,多占了两平方米土地,被柴云振发现了,柴云振守着女儿女婿将已经砌好的墙拆除后才回家。第二天,柴云振又悄悄来到女儿家,查看女儿是否按要求重新下的墙基。为了弥补女儿拆墙的损失,柴云振有空就去帮女儿做石工。

2002年,国企改革时,在汽车运输公司的柴兵荣请求父亲打招呼将自己调到行政事业单位开车,柴云振不答应,说大家都去说清打招呼,领导应都应付不了。为此,柴云振还对着柴兵荣拍了桌子,每每说起此事,柴兵荣多少有些遗憾,那些调进事业单位的人,如今养老金每月6000多元,自己却只有3000多元。

1951年志愿军入朝后,在师部警卫连做战士的柴云振,多次提出到一线作战。第5次战役第二阶段,朴达峰阻击战打响后,柴云振作为87班班长,带领3名战士补充到一线作战,营长命令他们班攻打朴达峰。柴云振和战友们毫无惧色,面对朴达峰上两百余名敌人,敢打敢冲,英勇机智,成功夺回3个山头,捣毁敌人营指挥所1个,歼敌200余人,仅他一个人就歼敌百余人。

柴云振先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柴云振积极参政议政,撰写提案议案。2000年,他穿着雨靴到县城边的麻柳河查看水质,写出提案,建议对麻柳河水质进行环保治理。期间,因为多种因素,麻柳河水质没有达标。2018年,柴云振去世前,麻柳河水质达到了国家环保督查要求。

三年困难时期,国家允许将剩余土地分给群众自己耕种,但规定了每个人能分得土地的量。在丈量土地时,许多群众说,多分一点土地给我们,不分给我们,土地荒了就太可惜了。时任新民公社党委副书记的柴云振没有明确答复,只是默认丈量土地的人把皮尺拉得软软的,多分了些土地给群众。

重奉献,淡名利

1952年,柴云振拿着三等乙级残废军人证书与1000斤粮票的复员费,回到四川省岳池县乡下。柴母准备将1000斤粮用来给柴云振当彩礼娶媳妇。柴云振悄悄拿出500斤粮接济了揭不开锅的乡亲们。柴云振的爱人刘传琼说,自己嫁给柴云振不看他的彩礼多少,关键看他是个当兵的,保卫过国家。

柴云振回乡后,作为大队干部,常常为乡亲着想,力所能及的给予帮助。一次,柴云振从公社背着上级补贴的30斤麻豌豆回家,走到十字路(地名)时,送给了准备到罗渡要饭的何本金10斤麻豌豆;走到村口时,又碰到年过八旬的屈胡氏正趴在地里挖野菜,再送给了屈胡氏10斤麻豌豆。柴云振回到家刚煮熟了一些麻豌豆,听到隔壁的小孩饿得直哭,便又舀了一钵端了过去。

19604月,柴云振的二女儿柴昌兰生病,刘传琼三次带信到新民公社要求柴云振赶回家。柴云振忙着调查公社灾情,上报到罗渡区三天后,才回家看女儿。刘传琼说,为了给女儿看病,家里的母鸡都卖了,但药不见效。当晚,奄奄一息的柴昌兰就去世了。天亮时,柴云振将女儿埋在了后山坡上,拔了一些女儿喜欢的小花小草插在她的坟头。那一刻,在朴达峰面临枪林弹雨都不曾皱过眉头的柴云振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

1984年,柴兵荣带着刊载着寻人启事的《四川日报》问柴云振,他是不是报纸上寻找的英雄。柴云振说,肯定不是,天下重名的人太多了。柴兵荣劝说父亲去部队看一看,柴云振说,要是对不上号,就羞死人了。柴兵荣软磨硬泡,劝父亲回部队看看战友,柴云振才跟着儿子回了部队。

部队找到柴云振后,周围邻居和社会上的人都说,这下柴家安逸了,要什么国家就会给什么,家里的几个儿女也时不时抱有这种想法。柴云振主持召开了家庭会,明确给大家说,“我的问题国家自然会考虑,你们不要希望我给你们做什么,我也不会给你们做什么。”

1987年,柴云振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受邀到时任国防部长秦基伟家中做客。秦基伟问柴云振有什么要求,尽可以提出来,柴云振表示,没有什么要求,现在有吃有穿。有时,人们称呼柴云振为英雄,柴云振总是回答说,“我不是英雄,英雄是那些没有回来的人。”

着戎装,报家国

柴云振虽然离开了部队,但是对部队一直怀着深深的感情。在他的鼓励下,二儿子柴刚到了西藏服役。1996年,柴刚因公去世,部队问柴云振有什么要求,柴云振想了想,提了个不是要求的要求,请求部队让自己的大孙女柴萍到自己曾战斗过的部队服役。1996年底,柴萍应征入伍,到了柴云振的老部队。训练期间,柴萍跳伞时颈部受伤,写信给爷爷请他给部队说可不可以不再跳伞。柴云振回信,要求柴萍刻苦训练,不要想歪主意,至今柴云振的回信扔被柴萍细心保存。

2021年,柴萍的女儿卢俞冰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她给柴萍说:“妈妈,我没有辜负外曾祖父的嘱托也没有辜负您的期待,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士兵。”

从柴云振起算,柴家已经四代人穿上戎装,参军保卫家国。正如柴兵荣在父亲弥留之际收到的叮嘱,参军报国不能断,必须每一代都要从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