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把脉开方” 秸秆“变废为宝”46
发表时间:2024-08-07 17:14 7月26日,刚收完玉米,西板镇金子沟村的村民又忙碌起来——大家将玉米秸秆打捆,整齐地堆码在公路两旁,等着统一收购。 “通过‘以购代烧’模式,有效解决了全镇秸秆焚烧老大难问题。”西板镇人大主席袁红梅告诉记者,以前农村用秸秆烧水做饭,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天然气,大量秸秆无法处理,老百姓只能焚烧。焚烧秸秆会带来空气污染、火灾、交通事故等一系列问题,对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如何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群众实际困难之间的矛盾?欲开“良方”,必先“把脉”,找准其中的难点和堵点。 去年,西板镇人大主席团就制定了《关于开展秸秆禁烧工作面临的困境和脱困建议专题调研工作方案》,全镇人大代表走进群众家里,积极科普焚烧秸秆危害,详细记录群众意见和建议。 “这么多秸秆,烂又烂不了,烧又不让烧。若要我们不烧,政府就得想办法统一处理。”老百姓的心声,让袁红梅下定决心,“必须下大力气、下真功夫解决秸秆禁烧问题!” 调研结束后,西板镇人大组织全镇人大代表,结合工作实际和走村入户调研情况,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村有很好的养殖条件,可以引进养殖业主收购秸秆,既可以解决秸秆焚烧问题,还可以变废为宝。”座谈会上,“以购代烧”的办法达成共识。经过商讨,西板镇人大决定“走出去”,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并由西板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各村民委员会协调,多方联系养殖大户商量合作,寻找秸秆利用的良方。 通过努力,西板镇人大成功引进大型养牛场业主回购秸秆,并与各村村民签订《秸秆购销意向协议》,由村民将秸秆打捆运送到公路旁,养牛场业主按油菜秸秆0.2元每斤、玉米秸秆0.07元每斤的价格收购。 目前,西板镇已与6个养殖业主达成合作意向,年回收秸秆80余吨,覆盖全镇80%以上的村。 “‘以购代烧’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真正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袁红梅表示,下一步,该镇将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化”利用,结合乡镇地域实际,科学分流秸秆,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秸秆禁烧“宝典”。(广安日报 龙俊帆 岳池融媒 刘婧) |